导航菜单
网站标志
文章正文
推荐丨齐学红:规矩与方圆 ——从四个方面重新解读“班规”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7-08-18 16:52:32    文字:【】【】【

“班规形同虚设,怎么办”是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回答“怎么办”这一操作层面的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入手。对于班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深入思考。


第一

班规为谁而设,因何而设?

首先是为何制定班规的问题。对于很多班主任而言,班规产生的初衷是,在面对班级大量日常而烦琐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往往分身无术,希望通过制定班规来落实班级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在班主任视野中,班规往往是为了约束学生而产生的,起到的是班主任代言人的作用,班规对于班主任而言无疑成为个人权威的化身。或者说,班规的产生往往来自班主任单方面的诉求,希望班规一经建立,立竿见影地产生效果,却很少考虑班规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学生的需要。“班级是否需要班规,班规为谁而设、因何而设”的问题,首先需要引起班主任的思考。


如果仅仅是出于班级管理的便利,这样的班规仅仅是为班主任一人而设的。班规对于班主任的意义,与对于学生的意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对于班规的态度和认识也各不相同。对于许多班主任而言,学生只要做到《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遵守校规校纪,班级并不需要制定特别的班规。如果是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规呢?


第二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规?

班规对于学生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曾在大学生中做过调查:“你们印象中的班规是怎样的?”我们发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中小学的班规就等同于一系列的惩戒规定,从罚抄作业、罚站到请家长来学校,不一而足。班规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训和惩罚的作用。


这一系列惩戒性的规定就构成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特有的情感体验,导致很多学生害怕上学、不喜欢学校。而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也导致很多学生厌学、不爱学习,且这个人群不仅仅是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甚至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也莫不如此。


长期生活在高压力和消极情绪情感体验下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受到遏制的,以致进了大学以后,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这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生活体验有着密切联系。


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学生需要的班规应建立在丰富学生对于学校共同生活、同辈交往生活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基础上,有助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建立。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就提出,班级应成为学生的自治组织,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自主、自立、自治、自强。


为此,许多优秀班主任在自己班级里设立了许多岗位,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建立班规、践行班规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无疑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班主任则扮演一个指导者、辅导者、陪伴者的角色。


第三

班规如何才能具有建设性?

班规除了具有上述的惩戒性作用之外,对于学生个体、班级集体而言,具有怎样的建设性作用呢?


小而言之,班规涉及班级能否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和共同生活秩序问题;大而言之,形成班规、执行班规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习得社会交往和社会秩序、体验民主平等的社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班规对于学生而言,不应简单成为一系列机械化的流程,而应是构成班级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班规的建立、执行到修改、完善,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


班规的建立应该从一味强调管理的成人视角,转变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注重民主参与的儿童视角;学生不是班规的简单执行者以及成人世界的规训对象;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还是自己学校生活世界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班规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不应仅仅扮演成人社会权威者的角色,而应成为学生参与其中的社会化过程,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参与班级建设的程度会更广泛深入。


第四

班规如何建立,如何实施?

明确了班规为何建立、为谁建立等问题后,就进入了具体制定班规、实施班规的操作性问题。如前所述,班规的产生过程应建立在学生民主参与的基础之上。那么班规是否要包罗万象,越全面越好呢?


班规应该趋于简约,越简单越好。最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而不是成人化的刻板说教。班规应奖罚分明,以建设性为主。班规的制定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为此,班规的含义需要重新加以界定,即班规是由学生参与讨论、师生共同达成的关于班级共同生活的集体约定。班规一经建立,可相对稳定,不可朝令夕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班规应随着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变化。


例如,有的班主任在新学期开始就带领大家一起讨论,我们的班级需要什么样的班规?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需要遵守的几条班规写下来,由班委会收集、汇总大家的意见后形成最后的约定。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班规的执行情况,再做出进一步的修订,进而形成人与班规之间灵活的动态的互动过程。总之,规章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是为人服务的,不应成为异化的对象。


综上所述,“班规形同虚设”问题的提出本身,透露出学校、班级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以追求效率为目标、强调整齐划一的传统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即基于管理主义的价值取向,对班规采取的一种简单化的功利主义态度。


班规问题并不是一个执行效果不佳的简单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理念、管理方法与策略等多方面问题。班主任要想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从书本或其他优秀班主任那里学习一些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做法,或者对班规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要学会科学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多视角加以审视。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本班的实际出发,将班规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屏背景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015-2016,www.xxx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西村学校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