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网站标志
文章正文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7-09-17 18:58:53    文字:【】【】【
    摘要: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程度,并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达成。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影响教学效率的各个要素上。教师这一要素,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导入原则 实证研究
  一、新课导入综述
  (一)新课导入的概念
所谓的新课导入就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心向、化解知识难度、激起思维情感,实现情感共振,引领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的过程。新课导入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具有审美性、灵活性、创造性、情感性、启智性的美学本质特征。
  (二)新课导入原则
  成功的新课导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新课导入的设计首先应保证具有针对性,因为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只有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引导才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确立主攻方向。
  2. 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新课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就是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诱发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在此情境中,学生经历了不平衡—疑惑—思索—问题解决的过程。
  3. 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导入,不要盲目崇拜其他教师导入的方法。灵活选用符合班级情况的、自己能驾驭的方法才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要采用单一的导入方法,这样课堂教学会缺乏灵活多样性,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和新鲜感。
  4. 艺术性原则。导入是一种艺术,从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
  5. 情境性原则。新课改倡导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化解知识难度、实现课程的动态生成。由于接受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要进行数学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创设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实现抽象性与具体性、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方式单一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囿于旧有的教学方法,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导入环节因循守旧,“复习导入法”盛行,并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导入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二)导入时间把握欠缺
  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每节课40 分钟或45 分钟的时间设置。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新课导入环节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限定在5 分钟内。由于有些教师不能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不是草草引入就是“收”不会来。
  (三)导入内容流离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减轻新知学习难度、激发学习欲望、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导入内容与新课主旨的相关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忽视了导入内容的重要价值,所引用的内容有的离题万里,有的牵强附会,有的多余成为累赘等等。
  (四)忽视衔接性导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它的前提是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效益最大化。这里不是强调导入环节必不可少,让教师走形式,而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借助于导入环节可以降低难度、建立知识的联系、焕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并没有复习相关的知识而是直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后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知识点的强化上。从课后作业中发现两级分化严重,课堂活跃分子往往是作业优秀生,而对知识一窍不通者往往就是教师没有顾及的“强化生”。
  (五)缺乏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场所,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是新课程的努力方向。作为课堂起始环节的新课导入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旧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旧路”从导入环节就灌输知识,导入环节成了教师“一人式的独白”,学生成为观看表演的观众,失去了双边互动的权利。导入环节的压抑气氛会持续到新知的讲授并影响到教学效果。
  由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无暇顾及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更新慢,尤其是教学方法论知识严重匮乏也是教师导入不合理的原因。要想提高自己的导入水平,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领悟数学方法论知识,并积极地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唯有此,才能大大促进教师理论素养,提高导入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健.浅谈数学新课导入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8). 
  [4]刘清荣.浅谈数学新课导入法[J].青少年日记(教学交流版), 2007(10). 
  [5]孙远芹.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9). 
  [6]胡军.数学新课如何导入[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8). 
阳城县蟒河镇玉琳初级中学校 王庆锋
全屏背景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015-2016,www.xxx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西村学校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