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欢迎光临热敏悬灸科普网

近期热敏悬灸培训班开班在即 

欢迎致电咨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免费电话:400-008-5129

图片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图片
400-008-5129
最新文章
图片
自定内容
最新公告
自定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标题

1.热敏灸的特点:

    灸感不同灸位不同灸量不同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为主要特征:采用艾灸热敏点的方法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治疗目的。

疾病反应点: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热敏穴的特点:

    热敏点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及个别经外反应点,与患病脏腑、经络之间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体表出现热敏点的位置与其病位关系密切,与病变脏腑相关的特定穴附近出现的机率较高,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与病位关系密切的经络循行部位或神经节段分布的范围内也会出现热敏点,在患病脏器和发生病理反应的穴位之间确有较严格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3.热敏穴的规律: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1、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温热感

2、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穴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唐王焘《外台秘要卷十九》

孔穴去病有近远也。头病即灸头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胁亦然。是以病其处即灸其穴,此为近道法也;头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胫足穴,此为远道灸法”——三国时期《曹氏灸经》

病症相关性

      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病症高度相关。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眼穴等。

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1.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

2.热敏穴位能高效发动经气感传,实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经络学说实际上就是古人对其所发现的人体特定部位间特定联系现象的一种直观的理论解释。

如果没有肘膝一下腧穴对于头面躯干部远隔位主治作用的发现,就不可能产生经络学说;如果没有经络学说,也就无所谓经穴和经外奇穴之分,也就不会造成二者在主治病症上的明显差异。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出现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

4腧穴热敏六态: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肩痛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腰部困重紧痛感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盆腔积液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肠功能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5热敏灸操作要诀: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保证施灸部位的关键

量因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保证灸量的关键

艾灸剂量三要素:

艾灸强度      艾灸面积     艾灸时间

    艾灸时间是变量,艾灸强度与面积是定量,目的在于达到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由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非热敏状态)。

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

6热敏穴选择三原则

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

出现热感经过或直达病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出现非热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

出现较强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热敏穴探查二步法

热敏穴位的粗定位: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疾病相关性。

热敏穴位的细定位:指在粗定位的狭小区域内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热敏穴位细定法:

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雀啄灸:加强敏化,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传奠定基础。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温和灸: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Copyright © 2010-2017 http://www.reminxuanjiu.com   北京杏林汇通针灸医学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828980 手机:13810271338 E-mail:13810271338@163.com 

联系人:魏老师

联系我们

请扫描添加微信咨询

手机号:13810271338(微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